工艺原理
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入沉淀池,沉淀的污泥适当经气提打入污泥池消化处理,沉淀池的污水主要进行泥水分离后再流入后续清水消毒池达标排放。综合废水自流经格栅格去大颗粒悬浮物流入废水调节池;调节池中废水均质均量后,通过液位计控制由污水提升泵打入水解池,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对废水中N、P、CODcr、BOD5等污染物进行降解。水解池出水流入氧化池,在好氧的微生物作用下,将废水中NH4+转化为NO2-和NO3-。又借助池内弹性填料上附着的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代谢作用,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,从而降低其BOD5、CODcr、等污染物指标。水解池内挂有弹性纤维复合填料以增加微生物量,池内存在高浓度的污泥混合液及生物膜,在池内物被兼氧菌降解,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,同时,在微生物的作用下,将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。污泥池累积的剩余污泥消化后由抽泥泵定期清理外运,上清液回流水解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。污水处理设备总共有六部份组成:
(1)初沉池;
(2)接触氧化池;
(3)二沉池;
(4)消毒池、消毒装置;
污水处理工艺
3.1工艺选择原则
3.1.1传染病须采用二级处理,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。
3.1.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须采用二级处理。
3.1.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(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)的采用二级处理,
3.1.4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,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,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。
3.2处理工艺
污水处理所用工艺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,可采用的工艺有三种:一级处理、简易生化处理、二级处理。 一级处理针对不带传染病房的综合。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的流程为“沼气净化池→消毒”。污水通过化粪池进入调节池。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。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,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,好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消毒,出水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,经过消毒后还可部分回用。 建议采用二级处理工艺。污水二级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、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三部分。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,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废气也要进行处理。 沼气净化池分为固液分离区、厌氧滤池和沉淀过滤区。三区的主要功能分别为去除悬浮固体,吸附胶体和溶解性物质,进一步去除和降解污染物,最后通过沉淀和过滤单元去除剩余悬浮物和降解污染物,确保出水质量,沼气处理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,未能够达到较终处理的目的(沼气出水只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),一般不建议适用。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“调节池→生物氧化→接触消毒”。
3.3预处理 污水进行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,调节水质水量和合理消纳粪便,利于后续处理。
3.3.1.化粪池 用于污水处理的化粪池主要有普通化粪池和沼气净化池。
3.3.2预消毒池 预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,以减少操作人员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,传染病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前须预消毒。常用的消毒剂二氧化氯等,粪便消毒也可采用石灰。
3.3.3格栅 传染病的格栅应选用自动机械格栅;
3.4调节池 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,连续运行时,其有效容积按日处理水量的30~40%计算;间歇运行时,其有效容积按工艺运行周期计算,调节池产生污泥定期清淘,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一同处理。